一、急診式:臨時遇到困難、問題,找不到辦法解決,才想到求神祈佛。
二、賄賂式及投資式:信教者心中帶著回收的預期,希望這輩子或下輩子生「長在好的家庭,或好的環境,以享受福報。
三、證人式:以宗教信仰當名牌、通行證,證明自己是好人;或對著神明向他人發誓,證明自己是無辜的。
四、健身房式:用氣功、養生術等包裝宗教。
五、經驗式:這種宗教信仰強調神祕、靈異的經驗,著重於神通力和感應。很多人用禱告、打坐、持咒、誦經、加持的方法,以獲得這樣的神祕經驗為滿足。
六、學問式:把宗教當作一門學問或哲學來研究,宗教的論理吸引他,或者出於好奇,而成為宗教學專家。但他們的思想言論是一套,立身處事的行為又是一套,言、行未必合一。
七、愛與施:這是比較高的信仰層次,信徒能以愛和布施來身體力行宗教教義。施是為了慈悲的愛,不為求取名利等的回饋。
八、超越式的宗教信仰,它是無我、無執著的,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,以「空觀」、「中觀」來體驗空性的智慧、實踐無緣慈悲的佛法。
自己有能力布施、付出愛,於是去做;既不是為了求得福報,甚至也不「想」著自己是在布施、做好事。
這是三輪體空的精神-沒有布施的人、也沒有被布施的對象,和所布施的東西。
摘自聖嚴師父《歡喜看生死》
法鼓山2013大悲心水陸法會官方網站 http://shuilu.ddm.org.tw/
i大悲 go水陸Facebook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godd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