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觀又名「慈心三昧」。可有三個階段。
(一)慈及親愛
即是要使自己對於生活周邊的家人,以及私心覺得可親可愛的人,不要以瞋恚的心態相待。
(二)慈及中人
所謂中人,是指既非親愛,亦非仇怨。
當在自己的身心獲得種種快樂利益之時,也願一切與己非親非怨的人,都能獲得。
也可以說,當親愛者有苦難時,自己固然要施予救援協助,當一切非親非怨的人有苦難時,自己也當施予救援協助,縱然未能採取實際行動,心中確存有深厚的慈悲心。
(三)慈及怨憎
所謂怨憎,便是對於自己不友善者,是破壞者、誹謗者、打擊者、無理取鬧者。
所異者乃在自己獲得身心種種快樂利益之時,既願一切親愛者都能獲相同的快樂利益,也願一切非親非怨者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,並亦希望一切怨憎仇家敵人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。
慈悲心便是當以平等心慈悲對待一切眾生。
為何能夠看他們是平等的?
這要從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來看。
我們當前碰到的怨家,在過去不一定是怨家,更不一定是未來的怨家;現在的親友,在過去不一定是親友,也不一定還是未來的親友。
怨與親從無始以來,永遠是交互而並行著的。
譬如一個家庭裡面,父母、兒女、親戚等等,有互相友愛之時,也有彼此摩擦之時,有的兄弟姊妹時常吵架打架,有的父母兒女彼此作敵人。
但通過無窮無盡的三世,沒有絕對的怨家與親家,怨親只是因緣和合的臨時現象。
摘自聖嚴師父《禪鑰》
法鼓山2013大悲心水陸法會官方網站 http://shuilu.ddm.org.tw/
i大悲 go水陸Facebook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goddm